欢迎来到中国农业论坛!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版
下载APP
客服中心
17702315568
(联系站长)
切换风格
帖子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修改/删除信息
中国农业网
进入中国农业网商务站
中国农业论坛
BBS
农业网址大全
农业专家
各地新闻
农业新闻
农业气象
行情报价
监测预警
农业规章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展会活动
求职招聘
加盟创业
出租转让
新人报道
广告专区
农事杂谈
技术交流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种植技术
养殖技术
加工技术
其他技术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中国农业论坛
»
中国农业论坛
›
资讯快报
›
全国信息联播
›
[上海]好环境可以“当饭吃” 青浦这个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
返回列表
发表主题
回复主题
查看:
230
|
回复:
0
[上海]好环境可以“当饭吃” 青浦这个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复制链接]
zgny.com
zgny.com
当前离线
积分
163261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信息员
积分
16326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22 12: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错落有致的农居点缀在农田和绿树之间,河道两旁花红柳绿,每个角落都散发出江南水乡古镇的神韵,让人流连忘返——这是位于青浦区古镇朱家角最南端的张马村。以前,这里是个出了名的“穷村”,近十年来,这里先后进行了村庄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村庄面貌大为改观。“早先有很多年轻人为了谋生和改善居住环境外出打工买房,这些年,年轻人回村的频率越来越高,有的人还把家重新搬回了村子,村里人气越来越旺了。”张马村党支部书记朱惠根对记者感慨道。
一个村子,就像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村民和外来者、农业和旅游业等其他产业、本村禀赋和外来资源、传统发展理念和农村发展“新思维”等共同构成了统一整体,两两相互影响、渗透乃至“成全”。乡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涂脂抹粉”,不是村干部和政府部门的形象工程,也不仅仅是为了让村落成为城里人喜爱的景区,而是要让乡村“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让乡村更像乡村”。张马村的“生态系统”是怎样重塑的?
张马村景色。茅冠隽摄
好环境真的可以“当饭吃”
“‘好环境能当饭吃’,这句话这些年被说得比较多,有很多人当玩笑话说。不过在张马,从村民到村干部,每个人都对这句话深有体会,都知道这不是句空话。”见面伊始,朱惠根就对记者说。
张马村以前就像重点学校尖子班里的平庸学生——青浦区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好,朱家角更是有名的江南水乡,可位于黄浦江水系源头泖河边的低洼地带、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多、户籍人口2000多的张马村,长期以来都是朱家角镇沈巷片区默默无闻的经济薄弱村。朱惠根说:“我1996年开始就在村里工作了,以前人们说到张马村,都会说一句话,‘潮来一片白茫茫,潮去一片烂泥塘’,实在没啥看头。”
几十年前的张马村还谈不上有“生态系统”,农民收入薄弱,村经济发展缓慢,村民就靠种植水稻和茭白为生,看天吃饭,除了农业没什么别的产业。转变始于近十年前,2009年,村子里开始进行村庄改造。
“寻梦源·梦水乡”里的“网红桥”:天使桥。茅冠隽摄
时至今日,朱惠根依然觉得当时“起手抓”的这项工作选对了。“乡村发展千头万绪,先抓哪个好?环境提升?农村治理?产业引进?福利保障?选择有很多。我认为有一项工作牵一发动全身,就是村庄环境的改善提升。环境好了,风景就好,人的‘精气神’就会上来,经济也会好起来。”
2009年开始,张马村通过路面硬化、墙面白化、路灯亮化、100%污水纳管、100%完成拆违、100%规范土地流转等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为后期美丽乡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2014年起,朱家角镇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张马村率先成为首批市级“美丽乡村”。
画工在绘制墙绘。茅冠隽摄
经过环境整治后的张马村,和以往大不一样。“过去,村里河道‘脏乱差’,老百姓有句顺口溜,‘走到河浜头,都在皱眉头,有的捏鼻头,有的横摇头’;现在看到河水清澈,那真是‘钥匙放在胸口——开心’!”有村民喜滋滋地说。通过对“脏乱差”河道的整治,近两年张马村村域水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先,村里的两条村级河道因为疏浚较少、流通不畅、公路拦腰筑坝等原因存在黑臭情况,相关单位对这两条河进行了污泥疏浚、开坝造桥与泖河贯通,水质大大改善。黑臭河道经整治后,河畅水清岸绿,河道里自然生长的芦苇和野茭白,让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感叹“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除了河道,村子里的路面也宽阔了,路边绿化整整齐齐,村民宅前屋后也不乱堆物了,河沟浅滩边的“自然垃圾堆”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推进,不见了踪影。
张马村景色。茅冠隽摄
这几年,张马村先后荣获“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村民获得的“生态红利”越来越多,从种植水稻、茭白发展到规模化种植香草、蓝莓等经济作物。如今,村子里已形成“四园一岛”的农事旅游格局:有可欣赏薰衣草等不同类型香草的“寻梦源·梦水乡”,有“浦江蓝”蓝莓园,有集蔬果采摘、水上森林、湿地公园等为一体的生态园,有可自由采摘蔬果的泖塔农情园,还有供人休闲度假的“太阳岛”,都对市民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去年,朱家角镇提出了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领,对接古镇5A景区,打造张马“美丽乡村”4A级景区的目标。
有了“面子”更要有“里子”
环境的整治提升,整体激活了张马村这个原本濒临“崩溃”的乡村“生态系统”。“大扫除”完毕,村民们有了“面子”,开始更加关心“里子”问题。村子里到底要怎么发展经济,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生态系统为了维系自身动态稳定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张马村也是如此:借助社会力量,发展民宿产业等“乡村旅游经济”。
民宿内景。茅冠隽摄
张马村星光302号,原本是一栋平平无奇的农家小屋,最近经过一番大改造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它如今的名字叫“纸玩家”。“这里被设计成一栋以纸艺为主题的民宿,住户在此可以玩折纸,学习贴纸和便签的相关知识、时尚用法,还能在这里设计好图案后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凹凸印刷,把独特的‘纸艺版画’带回家去留念。”上海大司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介绍,“司田”是古代管理农务的官职,大司田公司目前在张马村拿下了40栋乡间民宅,计划在这里打造一片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民宿群。
“纸玩家”一共有5个房间、8个床位,整栋房子都体现了“纸艺”主题,连房间墙纸都是由旧书籍撕成纸页贴成的,有一种独特的怀旧感和文艺感。张伟告诉记者,村里的民宿项目都保留了张马民居的原有风貌,在民居内部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加以布置及装饰,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被动式节能。每栋民宿的背后都包含了一个产业文化内容的植入,“纸玩家”就是公司和一家纸艺公司合作的结果;以菌菇文化为主题的民宿引入了一家大型菌菇生产、销售企业,通过张马民宿这一窗口平台让游客更多地了解菌菇文化,体验菌菇产品;以酒文化为主题的民宿背后是一家古法酿酒企业。“现在装修好的有5栋,在建的有10栋,剩下的是员工宿舍、餐厅、超市、办公楼等配套设施。村里根据农户意愿,将合法闲置宅基及其附属设施统一调配,公司和村里签合同,村民每年可拿到3万元到4万元租金,还有每年3%到5%的增幅。”
民宿食堂。茅冠隽摄
民宿产业的发展,成了张马村“生态系统”建立的典型案例:社会力量向村内输入先进理念、资金和人力资源等打造民宿群,村庄面貌和知名度得到提升,公司可得到经营利润,而村民除了每年的房屋租金,还能应聘成为民宿餐厅服务员、民宿保洁员等,另拿一份工资。目前,大司田公司有73名员工,其中49名是张马村村民,有不少还是返乡工作的年轻人。“通过民宿项目,村部、村民、公司、游客能实现‘多赢’。今年,村里有意愿再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拿下40栋民宅,整体达到80栋,开发更多有文化气息的民宿。”朱惠根说,目前村里有4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80岁以上老人有117名,村里正准备筹建一个村级敬老院,让这些老人们在自愿的基础上去村敬老院住,空置出来的房屋就能改造民宿。
“纸玩家”的房间。茅冠隽摄
民宿只是张马村发展经济、让百姓“腰包更鼓”的一个方面,通过“四园一岛”建设,张马村的乡村旅游业目前已如火如荼。以“寻梦源·梦水乡”为例,这个占地面积400多亩的观光旅游园区内种植了280亩各品种的薰衣草,还有向日葵、蔷薇等各类观赏植物,园内绿树环绕,香草遍地,花海连片,清香四溢,深受都市游客喜爱。“园子里有幻桥等不少‘网红景点’,节假日会有很多年轻人前来赏玩,还有不少新人预约在这里拍婚纱照。”寻梦源·梦水乡董事长邱华伟告诉记者,就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寻梦源·梦水乡推出“水乡看花海”主题旅游活动,各类花卉和郊野美食吸引了逾万游客。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张马村的农业发展。目前,张马村土地已实现100%流转,多年来培育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户,参与土地经营权承包,现有20多个家庭农场,有稻米、茭白、特色水果等5类合作社,申请注册了泖塔、泖荡、浦江蓝等农产品商标,实现了销售的品牌化。“游客来了,人气旺了,知名度高了,这些品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就更通畅了,不再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朱惠根说。
“寻梦源·梦水乡”里的“网红桥”:幻桥。茅冠隽摄
生态系统要保持“稳定态”
一个生态系统要保持在“稳定态”,系统内各主体间保持有序融洽的关系非常重要。乡村建设不单是村干部的事,必须要由村民做主,村干部、村里的工作人员和村民之间要有便利顺畅的沟通渠道,这样的乡村建设才能获得更多百姓的认同。这几年,张马村通过几轮改造,已完成“一站两中心”(党建服务站、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建设,村民办事更便捷,村干部服务更贴心。
“今年我父亲的信息动态更新采集工作什么时候开始?我要怎么做?”50岁的朱红英有一位肢残4级的78岁老父亲,昨天(7月12日)13时,她首次跨入启用不久的张马村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宽敞的大厅、舒适的环境让她眼前一亮。大厅显眼处摆放着一个“社区事务受理告知台”,里面放了办理就医记录册的申领须知、残疾人居家养护服务申请须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须知等数十种小册子,朱红英先拿了一些和助残相关的册子翻看,随后向工作人员咨询助残事宜。村助残员冷银梅接待了她,详细解答了她的问题。“很方便,家里走过来抬抬脚就到了,助残员解答得也很详细。”朱红英笑着说。
朱红英向助残员冷银梅咨询问题。茅冠隽摄
朱惠根介绍,村里的社区事务服务中心涵盖人社(医保、就业促进、职保、城乡居保)、民政救助、残联、卫计、档案查询、经信委、公积金、消费维权、红十字以及日常村务等80项服务事项,为村民提供就近服务。“村两委班子全部‘下楼办公’,老百姓过来就能找得到人、办得了事,绝大多数事情都不用再跑到镇上去。这样的办公方式,也为村委及时有效解决村民急事难事找到一个新窗口,干部之间还能互相监督。”
除了社区事务服务中心,村里还在2016年2月启用了党建服务站,内设老党员接访室、三间谈心室和“红色书屋”,有15名老党员、退休老干部“驻扎”在此,以每天3人值班的形式直接面向群众接访。去年8月,村里还组建了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志愿者组成的巡逻队,分5个巡逻小组每周对17个村民小组进行巡查,每次巡查后将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交由相关村干部整治解决。此外,村里还将原平安工作站升格为张马村综治中心,内部设置综合治理、社区警务、人口服务、信访接待和人民调解等服务窗口,及时反映、协调、解决百姓利益诉求,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张马村景色。青浦区供图
谈及未来发展,朱惠根说,村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让村民百姓的居住环境更美、办事渠道更多更方便、“钱袋子”更鼓,是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这些年,我们尝到了信息、资源、先进理念流入村里的‘甜头’,也希望在将来能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张马村的建设,让张马村‘颜值’更高、气质更好。”
本文来源 中国农业网:
http://www.zgny.com/
,转摘请保留版权,谢谢。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表主题
回复主题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
滑块验证:
智能检测中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