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效农业助群众增收
盛夏时节,走进紫云自治县大营镇,果实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蔬菜基地绿色葱茏长势喜人;食用菌大棚拔地而起。各类种植养殖产业生机勃勃。“你现在看到的成绩,是这两年努力奋斗的结果。”站在魔芋葛根基地里,大营镇党委书记陈凯说。
作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过去大营镇因缺乏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滞后。年轻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大量土地丢荒。为打赢脱贫攻坚扶贫这场硬仗,大营镇结合实际情况,立足现有资源,打造立体农业产业,唤醒“沉睡”资源,大力发展经果林产业、生态养殖、食用菌、魔芋葛根套种等产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这是我们今年刚种下去的魔芋,现在已经长出嫩苗了。”大营镇打彩村村民杨腊英一边给魔芋浇水一边说:“旁边种的葛根,长势特别好。”
以前,她家靠种玉米为生,家里3亩地,一年忙下来挣一两千元,日子过得紧巴巴。自从村里发展魔芋葛根套种后,她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今年,打彩村成立村级公司,由公司流转土地发展魔芋套种葛根产业。“魔芋和葛根均喜阴,两种农作物的经济价值都较好,魔芋套种葛根是实现双增收的最好搭配。”陈凯介绍:“我们这里的土地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不论是套种魔芋、葛根还是山豆、白芨,都能大大提高土地使用价值。通过套种产生多重增收,能为贫困村民脱贫增收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种植高效益的魔芋和葛根,让一亩地的产值成倍增长,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这是打彩村今年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
“在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中,依托县级农业公司,打彩村流转650亩土地发展魔芋和葛根的套种。公司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从育苗到种植到回收所有的环节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现在每亩地里套种300株魔芋和1000株葛根,魔芋两年成熟采收,亩产达到8000斤,公司按照每斤2元的价格回收;葛根每年亩产7000斤,公司按照每斤1元的价格回收。通过‘以短养长’,达到助农增收效果。”陈凯介绍,通过农业产业调整,打彩村每亩地年产值从原来的700元变为了15000元,上升20倍,带动60户贫困户脱贫。
“大营镇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带动经济发展,群众得实惠,为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陈凯说,下一步,大营镇将结合每个村的实际情况,从特色产业、劳务输出、集体经济三方面实现产业扶贫突围,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产业支撑。
大营镇只是紫云自治县产业结构调整的缩影,今年以来,紫云自治县践行“五步工作法”,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牢牢把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强化宣传引导、责任落实、农资储备、技术服务、产销对接、资金支持、利益联结“关键七招”,加快发展绿色蔬菜、食用菌、精品水果等扶贫产业,农业产业从传统农业迈向高效生态绿色农业。
本文来源 中国农业网: http://www.zgny.com/,转摘请保留版权,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