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土专家”养成记
“尕虎子,你家新下的猪娃儿咋样了?”7月10日,西宁市湟中县海子沟乡景家庄村村党支部书记山永文来到村民景虎德家,还没进门就迫不及待地问起了他家的近况。“好得很,走!我带你看看去!”尕虎子满面笑容的迎上山永文,拉起他走向了猪舍:“刚刚产下的这窝尕猪娃儿有8头,每头可以卖500元,另外还有2头母猪也快产仔了,今年光仔猪一笔收入就不少啊。”随着尕虎子爽朗的笑声,二人来到了猪舍。尕虎子家有占地1300平方米的标准猪舍3栋,饲料加工房、消毒房、化粪池和相关设备一应俱全。看着八头仔猪,山永文不禁感叹道:“当初我们都相信你能致富,还真没看错。”别看现在的景虎德是村里小有名气的“土专家”了,曾经却是村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006年9月,景虎德突然觉得嗓子难受,全身酸痛,再后来整个人动弹不得,最终被确诊为“斯蒂尔病”,并继发性肝损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几年下来,看病吃药花光了家里全部积蓄。尕虎子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了黑暗,看不到一丝希望。那时的他,经常坐在院子里发呆,不时叹着长气,大家经常形容他像个霜打的茄子,毫无生气。2015年,尕虎子一家因病致贫,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你还年轻,根据你的情况,可以搞点特色种养殖,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你一定能脱贫”。村党支部书记山永文看着当时不到30岁便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尕虎子,在鼓励他的同时,开始帮他思索脱贫的出路。
尕虎子本就骨子里透着股子“虎”劲儿,不甘心让家人跟自己过苦日子。被山书记的话“点醒”并找到了发展思路:他下定决心,在养殖业上干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2016年,在山书记的鼓励和扶贫部门的支持下,尕虎子用2.7万元的扶持资金盖起了猪舍1栋,购买仔猪15头。万事开头难。不到半个月,多种问题接踵而至:猪棚下水经常被堵,粪尿及时排不出去,仔猪不吃食,喂药打针都不见效……站在猪棚里,犯了难的尕虎子打起了退堂鼓……
“刚开始遇到这些问题在所难免,学技术的事儿我去打听打听。你踏实肯干,哪能被这点问题难倒。”当时的第一书记赵隆辉来到他家,拍着他的肩膀说。几天后,尕虎子先后被安排到省团校、郑州参加种养殖技能培训,听了专家的专业讲解,观摩了科学养殖技术,尕虎子深受启发。回来后,他干劲十足,白天悉心照料猪仔,晚上就从书本和网上苦学技能,一心钻研养殖技术。
2016年,尕虎子开栏售猪,12头肉猪卖出了1万余元。2017年,尕虎子贷款新建猪舍2栋1000平方米,引进母猪3头,在扶贫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下,又申请注册了湟中钦毅家庭牧场,逐步扩大规模,年收入达到了4.2万元,当年实现脱贫。脱贫了,尕虎子的心里还有一个心愿:“在我最难的时候,是咱们的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拉了我一把,是党的好政策改变了我的生活,赵书记回到原单位后,新来的第一书记李发伟对我也十分关心.……‘中国共产党好’这句老话,我的体会最深。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入党,像书记们帮助我一样,帮助其他人。”(责任发布:张煜(实习))
本文来源 中国农业网: http://www.zgny.com/,转摘请保留版权,谢谢。
页:
[1]